找到相关内容261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胡兰成著:禅是一枝花(3)

    为请教,也不是为相证,而只像学书的人临写汉碑,   不临真迹,而临刻在石碑上的阴文,阴文虚白,弥足缅想。南泉画一圆相,便有   如书法之意,而归宗与麻谷都道不着,如养由基箭射猿,偏偏这回没有射中。南 ...

    胡兰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71058320.html
  • 玄奘的戒学生活、伽蓝见闻与律学观点

    价值优位考虑,他对战事并未直言劝阻,客气地揄扬太宗“罚乱国,诛贼臣,必有牧野之功、昆阳之捷”。但是他依然坚持不愿随行,这回他述明其难以随行的理由是:  一、他若随行,只是浪费公帑,却不能俾助战事——“...

    释昭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50661145.html
  • 慧能开东山法门

    慧能开东山法门  慧能年轻时远行蕲州黄梅(今湖北黄梅),得法于东禅寺,受到五祖器重授以袈裟、圣钵,嗣六代祖师位。南回以后引遁于四会、怀集十五年。三十九岁在广州法性寺祝发,受具足戒,重开东山法门,宣布佛道。次年春,韶州宝林寺(今韶关南华寺)派人来法性寺延请慧能到宝林寺做住持。这曹溪宝林寺,原是十五年前刘志略、无尽藏重新营建供慧能引遁的古寺,慧能自然记忆犹新。这回,那里的僧人派专人来延请,慧能和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83465456.html
  • 别了,我的母亲!——谨以此文献给我的母亲何良云居士

    步来牵我的手,我当时以为妈讨厌我跟路要打我的,就和母亲兜起了圈子:母亲进我退后几步,母亲走我便跟着。保持着三、五步能看到母亲的距离。后来母亲说:“过来,这回不打你”,我象丧家之犬似的,回到了母亲怀抱,...

    慧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3165519.html
  • 龙树的净土思想

    世界,但进而展向大悲,说饶益众生的本愿。那是对世俗谛的作用,因此又以有的立场说空。但这回的有与前面的有并非同一,灭二执的空慧也可称为被空去的无之有,是绝对有。  净土十相 如是,龙树接着说明净土十相。...

    袁淑真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12765648.html
  • 茅蓬札记第三辑 圆因法师著

     回光时返照,见面礼空王。   192.佛性无遮   可惜清凉心地,无端迸出贪嗔;   霹雳心中火起,烧残自性天真。   明明佛性本无遮,自是从前一念差;   失脚久沉生死海,这回切莫负莲华...

    圆因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61166528.html
  • 华严七字经题法界观三十门颂

    有一类心心所法。识于自境之内取舍无休。如国有贼不得安静。今则因经证性达妄全真。根境不偶识魔自消。似国无贼故得安宁矣   这回朝看暮转 因指见月何妨时戏。指端悟教。通真岂碍。随流看转。如有僧问药山云。...

    忌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2669599.html
  • 中国宗教信仰的双层结构及其对外来宗教传播的反应机制

    赶快起来收东西,雨就要下了,这回她听了,一爬起来往外一看,果然要下雨了。针对教徒信了之后有可能退教,她说,信了耶稣后就不能因任何原因不信了,信了耶稣然后又不信了的人,比那些从来没有信过耶稣的人还要坏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70670387.html
  • 菩提心影:释疑篇(三)

    ?主人告诉他们,是观音菩萨对他说的“逢桥莫停舟”偈颂,并(P171)叫船夫大家都要礼敬菩萨而报救命之恩!  不久到了家,就照常把那小菩萨像请回家里供养,这回当然是更恭敬的——烧香,供水,点烛,加油点灯...

    慈航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0270429.html
  • 虚云大师振兴佛教及其佛教教育思想

    进门;讲经,无人来听;后来改作传戒。从前僧家未有传戒受戒者,这回才初创,想用戒法引化,重新整理,因此传戒期限五十三天,第一次就来八百多人,从此他们才知有戒律这一回事。慢慢的劝,他们也就渐渐和我来往,...

    胡孝忠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5394101.html